全国文明村镇|泾源县和尚铺村:深耕红色沃土 培育文明新风
水似环带,山如笔立。行走在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和尚铺村,脚下的青石板路与远处的山峦相互映衬,让人不由自主地遐想90年前的岁月。1935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最后一座高山——六盘山,进入山脚下的第一个村庄——泾源县和尚铺村。由此,这个村庄便享有“六盘山下第一村”之美誉。
近年来,和尚铺村紧扣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总目标,以红色文化激活旅游资源,以生态画笔勾勒秀美家园,以文明新风浸润家家户户。通过资源整合、产业升级、创新治理,绘就了一幅“党建强、乡村美、百姓富”的和美画卷。
党建引领 筑牢文明创建“主心骨”
和尚铺村坚持党建引领,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,优化“村党支部—党小组—党员户”三级组织体系,由党员牵头包片负责政策宣传、环境整治、矛盾调解等工作,形成支部带动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的文明创建格局。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,依托六盘山红色资源,组织党员群众开展“重走长征路”“红色故事宣讲会”等主题活动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、深入人心。建立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机制,通过党员户挂牌“亮身份”作表率,开展文明宣传、承诺践诺等活动,引导党员立足实际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。近三年来,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56件,让群众在文明创建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
文化铸魂 激发乡风文明“新活力”
和尚铺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打造“花儿花开”志愿服务品牌,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,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、移风易俗、敬老爱老、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。修订《村规民约》,将移风易俗、环境保护、邻里互助等内容纳入其中,大力倡导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。常态化开展“文明家庭”“好媳妇”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等评选表彰活动,营造“人人争做典型、个个成为榜样”的浓厚氛围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,组织农村文艺队在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,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,丰富乡村文化生活,形成崇德向善、和谐善治的村风民风。
“三治”融合 构建乡村治理“新格局”
和尚铺村坚持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融合,创新乡村治理方式,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。严格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确保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,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,围绕村庄规划、产业发展、文明创建等议题,组织村民共商共议,近三年通过议事会解决道路修整、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民生事项10件。深入开展“法律进乡村”活动,年均举办普法活动3次,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。建立“村警+网格员+调解员”联动机制,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,做到“小事不出格、大事不出村”,近三年,累计调解邻里纠纷、土地纠纷等30起,调解成功率达98%。全村连续5年无刑事案件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100%。
产业赋能 夯实文明创建“硬支撑”
和尚铺村立足资源禀赋,培育特色产业,拓宽增收渠道,让群众在文明创建中共享发展成果。依托六盘山肥沃土壤优势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种植中药材500亩,菌菇1万棒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。依托毗邻周边景区优势,盘活红色资源,打造长征主题研学、沉浸式红色体验游。融合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,推出生态观光、农耕文化大院、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。搭建就业平台,推荐群众到景区、种植基地、加工厂等就业岗位务工,年均转移劳动力380多人次,人均年务工收入4万元以上。
生态焕颜 绘就宜居乡村“新画卷”
和尚铺村立足六盘山生态优势,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,打造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“乡愁”的美丽家园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实施“厕所革命”,开展村庄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工程,扮靓乡村“颜值”。严格落实封山禁牧、退耕还林政策,定期巡查山林、河道,制止乱采乱挖、乱倒垃圾等行为,全村林地面积达1000多亩,森林覆盖率达75%。通过村广播、宣传栏、微信群等渠道,大力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,鼓励群众使用清洁能源,全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85%以上。
站在“全国文明村镇”的新起点, 泾源县和尚铺村将继续发挥资源禀赋优势,立足群众需求,以更高的标准、更实的举措,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实践,奋力绘就新时代文明乡村新画卷。(泾源县委宣传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