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文明村镇|永宁县原隆村:文明浸沃野 乡村焕新颜
近年来,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坚持村民自治与法治、德治相融合,持续深化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,切实以产业兴旺作为夯实文明乡风建设的物质基础,打造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板。
治理聚力,构建乡村和谐硬支撑
自治构建和谐乡村。依法推进原隆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,全面提高村民自治水平。严格规范“四议两公开”议事程序,加大村务公开力度,对党务、村务、财务、脱贫攻坚、移风易俗等各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,及时进行公开公示,接受群众监督。组建由退休教师、退休干部组成的“和谐大叔”调解组,以“老邻居、最熟悉”的优势,创立“一杯茶调解法”,年均调解宅基地纠纷、邻里矛盾等纠纷20多起,推动“乡贤+群众”自治模式落地,引导村民从旁观转向共建。
法治筑牢平安防线。打造法治公园,通过宣传栏展示案例、石凳刻写民法典知识,营造沉浸式普法环境,满足村民学法与休闲双重需求。构建“党建+网格+警格”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,建立矛盾纠纷快速响应机制,年均处理矛盾纠纷90多起,将纠纷、安全隐患从事后处理变为事前化解,从被动防范变为主动预防。
德治润养文明乡风。建立“积分超市”,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、遵守村规民约、保持家庭卫生等行动积累积分并兑换物品,有效激活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。成立道德评议会,依托“道德积分榜”“‘善行义举’四德榜”,公布展示“孝德、诚德、爱德、仁德”等先进典型事迹,年均评选“四德榜”好人25人次,让德治标准看得见、摸得着,推动文明乡风持续向好。
文化润心,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
制定村规民约,成立由乡贤、村干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,入户宣讲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理念,倡导礼金适度、厚养薄葬等文明风尚。邀请县级“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宣讲小分队”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,以通俗语言解读政策理念。2024年5月至今,彩礼金额下降24%。协调戏曲进乡村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、文化大篷车等文化下乡活动,支持村民开展“自乐班”活动,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,每月为独居老人打扫房间、代购生活用品,周末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、开展心理疏导。日常劝阻村民占道经营、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。按照“文化立村、文化兴村”的发展思路,以文化墙、道德文化长廊为载体,图文并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文明新风。常态化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“文明家庭”“好家风好家训”“移风易俗示范户”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活动,发挥榜样示范作用。
产业富民,鼓足文明创建实底气
推行“支部+农户+合作社”模式,采用“种植大户承包”与“村集体自营”双轨并行,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。禾美电商帮扶车间创新“线上直播+线下体验”双循环模式,让巧媳妇变身女主播,每天通过直播平台,把宁夏特产推荐给全国消费者,年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,有效解决留守妇女就近就业问题,打造出电商富民的“原隆范式”,被央视《新闻联播》、《人民日报》等主流媒体报道。 以打造融产品研发、生产加工、展览销售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旅新业态基地为目标,依托葡萄园、光伏大棚、《山海情》取景地等资源,串联闽宁新貌展示中心、赵鸿文化大院、酒庄、非遗工坊等,形成集参观、体验、教育、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旅游路线3条,年均接待研学游客50多万人。持续推进“产业+文旅”深度融合,有效融入银川西线旅游带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文化长廊,绘就产业兴旺、乡风文明的美好画卷。